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是關節外感染誘發的關節炎症,並不是病原體直接感染關節所致。腸道感染後反應性關節炎是腸道感染後發生關節炎。Aho於1973年首次提出反應性關節炎這一概念。反應性關節炎包括瑞特症候群和風濕熱兩種疾病。相比之下「腸道感染後關節炎」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證據,其受累關節內沒有病原體。反應性關節炎和感染後關節炎之間可能並無實質性差別。

在疾病活動期,白細胞升高,血沉增速,C-反應蛋白陽性。HLA-B27陽性率50%~80%。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陰性。滑液檢查,外觀清或渾濁,白細胞升高,以多核為主。滑膜組織病理學檢查表現為非特異性血管炎。大便細菌培養對診斷反應性關節炎有價值。然而由於抗生素的應用或感染的自然清除,所以在關節症状出現時,細菌培養常呈陰性,因此強調宜在前驅感染時進行細菌培養。另外還應做有關的細菌血清學凝集試驗,如診斷耶爾森菌關節炎,有賴於其凝聚抗體滴度大於1∶160,通常急性期其效價可高達1∶20480,一般最高峰在感染後2周,一個月後開始下降。診斷沙門菌感染,其抗體滴度需≥1∶160。甲型鏈球菌感染可有抗「O」效價升高,通常≥500單位。X線檢查可有輕度、暫時的骨質疏鬆或正常。未見到如瑞特症候群的骨質侵蝕和骨膜炎改變。有3%~20%急性反應性關節炎有X線骶髂關節炎,而許多患者既往沒有關節炎病史。與瑞特症候群,強直性脊柱炎相鑒別。有的病人可發展成典型的瑞特症候群,少數病人可發展成強直性脊柱炎。預防:1.消除和減少或避免發病因素,改善生活環境空間,改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感染,注意飲食衛生,合理膳食調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