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產褥中暑

產褥中暑是指在產褥期囚高溫環境中,體內餘熱不能及時散發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表現為高熱、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本病起病急驟,發展迅速,處理不當町遺留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死亡。正常人體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控制下產熱和散熱,體溫處於動態平衡,維持在37℃左右。產褥期產婦一般體質較為虛弱,中樞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導致產後中暑。產後中暑後,患者體溫升高、脈搏和呼吸加快,面紅不出汗,皮膚乾熱,全身起痱子或出汗而體溫下降。在夏季分娩的體質虛弱產婦,如果產後經常處於高溫、高濕環境中,很有可能體溫調節中樞發生功能障礙而中暑。中暑是種急性熱玻開始時,僅感口渴、噁心、全身乏力、頭暈、胸悶、心慌而多汗和尿頻。此時,若能立即寬衣解帶,移至通風涼爽處,補充水和鹽,情況可迅速改善。如不及時解救,則病情必然進一步惡化,體溫可驟升而高達40℃以上,產婦面色潮紅,皮膚變乾燥,有汗疹,出現嘔吐、腹瀉、譫妄或昏迷,隨後面色轉蒼白、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瞳孔縮小,終因虛脫而呼吸循環衰竭。即使搶救脫險,也可能由於中樞神經損傷而有嚴重後遺症。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3、心血管檢查。4、CT檢查。5、血液氣體及酸鹼平衡指標的檢測中暑時,應行緊急血生化檢查和動脈血氣分析。嚴重病例常出現肝、腎、胰和橫紋肌損傷的實驗室參數改變。住院後,應檢查血清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及有關止、凝血功能等參數,以儘早發現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證據。懷疑顱內出血或感染時,應行腦CT和腦脊液檢查需與產後子癇、產褥感染敗血症相鑒別。產褥感染產婦可以發生產褥中暑,產褥中暑患者又可並發產褥感染。子癇是指孕婦妊娠晚期或臨產時或新產後,眩暈頭痛,突然昏不知人,兩目上視,手足抽搐,全身強直、少頃即醒,醒後複發,甚至昏迷不醒的疾病,被稱為「子癇」,又稱「妊娠癇證」。敗血症(septicemia),是指細菌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嚴重感染。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產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應化。(一)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