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腸道蛔蟲感染

防止腸道蛔蟲感染是預防膽道蛔蟲病的根本措施。膽道蛔蟲病(biliary ascariasis)是蛔蟲從小腸逆行進入膽道,引起膽管和奧狄括約肌痙攣,以患者突然發作的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蛔蟲進入膽道後,多數停留在膽總管,因膽囊管與膽總管之間角度較大,蛔蟲很少進入膽囊,但可鑽入左右肝膽管之中。兒童青年多見、無性別差異、農村較為多見。處理不當,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危害甚大,也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的原因之一。

臨床表現膽道蛔蟲症多發於兒童和青壯年,女性較多見。大多數病人有腸道蛔蟲症、吐蟲或排蟲史。部分病人有過近期驅蟲治療。1.腹痛 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位於劍突下的中上腹,呈陣發性鑽頂樣劇烈絞痛,患者輾轉反側、坐臥不安、大汗淋漓,病人常採取彎腰屈膝體位,以手按腹,兩手呈欲將衣衫撕破之勢,呻吟不止。一般疼痛持續數分鐘或10餘分鐘後緩解,這是蟲體退出或整個蟲體進入膽管或暫時安靜不扭動之故。發作過後緩解期病人可毫無症状如同常人或輕度右上腹隱痛。這種發作時劇痛難忍和間歇期如同常人的明顯差別,是本病的特點之一。腹部絞痛的同時,常伴噁心、嘔吐、或乾嘔,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和膽汁,約1/3病人吐出蛔蟲,後者對本病的診斷具有特殊價值。部分病例整個蟲體進入膽管亦可無痛。2.無或僅輕度黃疸 是本病的另一特點。因為蟲體圓滑活動,不易完全堵塞膽道。若後期繼發感染及炎症引起膽管梗阻可伴有明顯黃疸,這見於20%病例。3.寒戰、發熱 多發生於發病24h後伴膽道感染者。4.腹部體征 本病早期劍突下或右上腹僅有輕微固定壓痛,無反跳痛及肌衛。嚴重的症状、輕微的體征是本病的又一特點。皮膚鞏膜可有輕度黃染,如壓痛範圍擴大,需警惕出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