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餐後症候群

餐後症候群:是指胃切除後胃排空過速,葡萄糖迅速被腸粘膜吸收,致血糖驟然增高,刺激胰島過多分泌胰島素而出現的一系列低血糖症。

常在進餐90-180分鐘(尤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後發病,表現為極度軟弱,無力,頭暈、心慌、顫抖、出冷汗,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發作前血漿胰島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發作時血糖則顯著降低,少數病例可先有傾倒症候群,爾後出現餐後血糖過低症。餐後傾倒症候群的診斷缺乏客觀標準,其診斷的建立基於詳細的病史資料。早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1~3周開始進食時發生,症状出現在餐後1h之內,而禁食狀態下則無症状出現,流質以及富含糖類的食物尤其不易耐受,症状的程度輕重不同,臨床症状可分為全身性軀體症状和胃腸道症状。全身性軀體症状:頭暈、心悸、心動過速、極度軟弱、大量出汗、顫抖、面色蒼白或潮紅,重者有血壓下降、暈厥;胃腸道症状:上腹部溫熱感、飽脹不適、噁心、嘔吐、噯氣、腸鳴、腹瀉,有時有排便急迫感。通常持續1h左右可自行緩解,餐後平臥可避免發作。重症患者可因懼怕進食而體重下降,常有營養不良的表現。晚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半年以上發病,於餐後1~3h出現低血糖症狀,如軟弱無力、飢餓感、心慌、出汗、頭暈、焦慮甚至精神錯亂、暈厥。絕大部分病人具有早發性傾倒表現,或早發性傾倒和晚發性傾倒表現同時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