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餐後血糖過低症

又稱餐後遲髮型傾倒症候群。是指胃切除後胃排空過速,葡萄糖迅速被腸粘膜吸收,致血糖驟然增高,刺激胰島過多分泌胰島素而出現的一系列低血糖症。  

常在進餐90-180分鐘(尤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後發病,表現為極度軟弱,無力,頭暈、心慌、顫抖、出冷汗,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發作前血漿胰島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發作時血糖則顯著降低,少數病例可先有傾倒症候群,爾後出現餐後血糖過低症。  病人一般在門診給予治療。少食多餐,減少澱粉類食物,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發作時精進糖水即可緩解症状。  傾倒症候群是指由於手術,在胃切除與胃空腸吻合術後失去幽門或其正常功能,胃內食物驟然傾倒至十二指腸或空腸,可引起一系列症状。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患者宜少食多餐,多進干食,少進湯,限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食糖,宜進食高蛋白質、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進餐後需躺臥半小時左右。養成在餐間或空腹時飲水的習慣,餐前20~30分鐘服抗膽鹼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或普魯苯辛等),以阻止過度的胃腸蠕動,口服甲磺丁脲(D860)0 .5~1.0g,可縮短高血糖症的持續時間。經上述處理後,未發生者可防患於未然,絕大多數的輕、中度病例可在數月或數年內症状減輕或消失。近來,有人主張應用α-糖苷水解酶抑制劑和甲氧果膠治療本症候群,前者能抑制雙糖和多糖的水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