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病名

病因、病源、機制...

Showing results for: Array

膽道華支睾吸蟲病

華支睾吸蟲(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稱肝吸蟲,於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1例僑的膽管內發現,1908年在國內證實。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西漢古屍和戰國墓古屍體內發現華支睾吸蟲蟲卵,證明本病在我國流行至少2300多年。華支睾吸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目前我國有26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本病發生或流行,因不良飲食習慣,我國廣東省感染人數最多,約超過500萬,佔全國總感染人數的一半。成蟲寄生於膽道系統內,引起膽道華支睾吸蟲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引起膽囊炎、膽管炎、膽道結石、膽道腫瘤以及營養不良及生長發育障礙。

1.蟲卵檢查 糞便中找到蟲卵可以確診華支睾吸蟲病,檢出率約50%左右。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塗片法、水洗沉澱法、改良加藤厚膜塗片法及醛醚法。後2種方法檢出率較高。直接從十二指腸引流液中檢查蟲卵,檢出率接近100%,因操作麻煩,增加病人的痛苦,不宜常規使用。2.免疫學檢查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診斷華支睾吸蟲病,血清陽性率達89.7%~100%,本法簡便、快速,血樣用量少,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判斷結果容易,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還有多種常用的方法,皮內試驗的陽性率在92%~95%,約有5%假陰性,可作初步篩選。血清免疫學間接血凝試驗(IHA)陽性率90%。3.血象 可有白細胞總數增多,嗜酸粒細胞升高;嚴重感染可出現貧血象。4.肝功能試驗 輕度感染者變化不大;重度感染者主要表現為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減少,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可倒置,ALP升高;血清ALT正常或輕度升高。1.B型超聲波檢查 中重度感染時常見到肝內膽管擴張,肝臟腫大,擴張的小膽管呈「叢林」狀分布,圍繞擴張的小膽管形成一個個不伴聲影的小光團或沿門靜脈分支走行呈點狀強回聲,似「繁星」散布。2.膽道造影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Back to Top